美国阉割自家疫苗科技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就发生在几天前:
美东时间2025年8月5日,美国健康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小肯尼迪宣布,计划砍掉用于 mRNA 技术的疫苗开发项目的约 5 亿美元资金,终止 22 份与 mRNA 技术有关的合同。未来也不会展开任何mRNA疫苗研究。
小肯尼迪还表示:要把资金投入到更安全,更广谱,即便病毒突变也不会失效的疫苗技术上。要远离mRNA的限制,去投资更好的技术。
打个比方,传统疫苗就是燃油车,mRNA疫苗就是纯电车。
燃油车技术很成熟,但也达到了天花板,在操控体验、智能化、用车成本方面都被纯电车碾压。纯电车当然也有缺点,包括续航里程偏短、电池起火难灭、冬季续航缩水等,但这些问题都会在技术快递迭代中得到很大的解决。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纯电车全面取代燃油车。
传统疫苗技术也很成熟,一些用传统疫苗技术开发的疫苗种类,还可以继续用下去。但是,mRNA疫苗在开发效率和成本上有极大优势,在效果上也有极大的潜能超越传统疫苗,只是在不良反应方面还需要再温和些。未来的世界,很大可能是mRNA疫苗唱主角,但在活疫苗和多糖疫苗领域,传统疫苗仍可保留一席之地。
现在,美国官方不再支持mRNA疫苗,就相当于他们在汽车领域不再大力支持纯电车技术而继续使用燃油车。当然,一流的美国科技公司仍然会支持代表未来方向的技术,比如辉瑞和莫德纳公司会坚持研发 mRNA疫苗,特斯拉公司会坚持研发纯电车。
美国从锐意进取转向保守止步,说明美国真不行了, 国内一团焦头烂额事都忙不过来, 没有那种做老大的心气了。
中国在科技领域却屡获巨大的成功,综合实力很可能已经超越美国,怎么做到的?
那是因为中国利用了自身的独特优势,采取了饱和式研发的策略,在所有的技术路线上都在尝试,而不是赌某条路线。以下内容引用自《》:
首先分析下为什么中国能以技术发展方向上相对较弱的判断能力,却在技术方向的把握上几乎从来不会出错的原因。
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有超强的规模优势。我一再强调的中国规模优势是这样:
中国人口是“美国(3.33亿)+欧盟27国(5.1亿)+英国(0.67亿)+日本(1.256亿)+韩国(0.52亿)+加拿大(0.38亿)+澳大利亚(0.257亿)”,然后还富余出半个多欧盟(2.587亿)。
再简化一下就是:中国人口是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富余出半个多欧盟。如此强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足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规律。
所以,中国往往采用的策略是不做技术方向的判断,或只做很浅的判断,排除明显不适合的技术路线,然后其他剩下的所有方向全都安排人去低成本跟踪,最后让市场去选择最正确的技术方向。
这使得中国在技术方向的把握上几乎从来不会出错,尤其不会错过任何发展的机会。
一般人只是看到我们搞成功了的东西,还有很多没干成的,甚至于没干成现在还有人继续在干从而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的技术。
例如德国、俄罗斯曾干过,后来下马的地效应船,中国现在还有几拨人在干,即使现在没一家干成,未来能不能干成现在也不好说。
所以,不要以为DPP是第一代技术哈工大去做了就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甚至说不上第几代的创新型EUV光源和EUV光刻机中国全有人在干。
长光所官网上介绍的开发成功LPP-EUV光源原理样机的介绍,转换效率为2.6%。这个就是ASML现在采用的技术路线。
清华在搞的SSMB-EUV光源技术,国外也有一大拨人在研究。只是国外只有ASML一家在做EUV光刻机,如果他不用某个技术方案,那么其他国外研究机构就最多只是搞下学术研究而已。
但中国不同,所有可能的EUV光源技术方案中国都有人在搞,可能在EUV光刻机上又是一个群体突破的局面,几种EUV光刻机同时搞出来。这个并不是EUV光刻机的特例,中国在几乎所有技术上都是如此。例如:
★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路线(纯电、混动、氢燃料电池)中国都有补贴支持。在此同时,对燃油车也不时有支持啊!例如为汽车下乡提供税收上的优惠,就没有限定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
★所有太阳能技术方案中国都有人在做,甚至所有光伏方案(单晶、多晶、薄膜)中国也都有人在做。有做成的,有没做成的,有没做成暂时不做的,有没做成还在做的。各种光热技术,塔式、槽式、碟式、菲涅尔式也都有人在做。
★当年发展大屏幕彩电的时候,背投、等离子、液晶三个方向都有不同厂家投入。
★发展3G的时候,三种3G标准都有市场应用。三个运营商各自承包一个标准。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EUV光源的专家,那可能看懂中国EUV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国不可能在技术方向的判断上出错,如果错了,那就是整个这一技术领域根本就不可能成功,那样的话别人也成不了,所以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中国这招饱和式研发的套路,小国家肯定学不了。比如日本,在新能源车上只押宝氢燃料电池,结果成本降不下来,曲高和寡,不得不重新回到锂电池赛道上,但已经落后中国。
美国应该可以学中国,但现在已经力不从心。
在疫苗技术路线上,中国开发新冠疫苗就是采取了5条技术路线同步走策略,全部成功了。最后一个成功的就是2023年3月获批紧急使用的mRNA疫苗,详见:。美国只有3条技术路线,比中国少了灭活疫苗和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当初,陶医生也觉得,5条技术路线策略太豪华了,肯定会存在严重的浪费。我的看法也没错,国产新冠疫苗的mRNA疫苗和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几乎没有实际应用,重组蛋白疫苗也用得不多,主要用的是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占比85%以上。可以说,真正赚钱的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和 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他三条技术路线都亏。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国多储备了三条技术路线,尤其是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都是填补中国疫苗史空白的新技术。从疫苗发展战略的角度,中国决定五剑齐发,最终都成功了,是巨大的战略胜利。
美国在mRNA疫苗领域的脚步放慢了,中国就有了赶超的机会,这是好事。
现役以蛋白成分为主的疫苗,理论上都可以用mRNA技术再做一遍,包括流感疫苗、乙肝疫苗、宫颈癌疫苗、戊肝疫苗、白百破疫苗、带疱疫苗。
狂犬病疫苗目前主要是灭活疫苗,但2022年印度上市了首个重组蛋白疫苗,那意味着mRNA技术也可以用于狂犬病疫苗,很可能解决需要接种剂次太多的麻烦。如果 mRNA技术 能把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剂次从4-5剂压缩到2-3剂,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还有一些灭活疫苗,比如脊灰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手足口疫苗,以前图方便直接用病毒灭活做,完全不排除能找到关键蛋白,用mRNA技术重塑的可能性。
但是,目前只有活疫苗的疫苗种类,比如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轮病疫苗,其实是以前尝试灭活技术失败了,最后只能用活疫苗技术。这类疫苗很可能无法找到关键蛋白,mRNA技术暂时介入不了。
最后就是多糖或多糖蛋白的疫苗种类,只有三种细菌类疫苗:肺炎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流脑疫苗。由于mRNA无法生成多糖,所以含有多糖的疫苗是mRNA禁区,从原理上就没有可能性。
中国能在mRNA疫苗上创造哪些世界第一?拭目以待。
(完)
赢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